2012-09-03 14:30:01
1.询问病史时应注意了解患者是否带有宫内避孕器,并了解其性生活史,有无过频及乱交情况。
2.单凭病史症状与体征并不一定能肯定盆腔炎的存在。纵能基本肯定,尚需进一步明确炎症的性质。
3.应将在宫颈口、后穹窿穿刺或腹腔镜检查所取得的分泌物作细菌涂片及培养(包括厌氧菌培养)检查,并作药敏试验以期能较准确地了解致病的病原体,采取针对性措施。
4.如有可能,应常规作超声检查以了解盆腔内有无包块。如有,须定其性质(是否脓肿)。
盆腔脓肿大而位低且能触之有波动感的盆腔脓肿,其诊断一般无困难,必要时还可用穿刺吸引法,如吸出脓液,诊断即可确立。如有可能,应将脓液作普通及厌氧菌培养,以明确病原体的类型。
位置较高的宫旁炎性包块,单凭妇科检查甚难确定包块是否为脓肿,而进行阴道后穹窿穿刺亦不安全,须借助于辅助诊断方法:
一、超声检查 临床上怀疑为脓肿的包块,用超声检查,可以发现包块内有多种回声区,提示包块内有液体(脓液)。此法为非损伤性检查,简便易行,可靠性可高达90%以上。
二、放射性同位素扫描 近年来有人采用67镓或111铟标记的白细胞作扫描以诊断腹腔脓肿,取得较高的准确率,应用111铟作扫描,准确率可高达85~100%。但目前临床上尚少应用。
三、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 应用此法以诊断腹腔脓肿可获得100%的准确率。但此法费用昂贵,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。
治疗原则
1.对急性盆腔炎患者,应给以积极、彻底的治疗,以防止炎症变为慢性,后者较顽固,且将影响生育功能。
2.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。盆腔炎多为混合感染,如细菌培养阳性,可根据药敏试验而选用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。如无培养条件,或无对厌氧菌作培养的条件,则可假定有该菌存在而选用可杀灭该菌的抗生素。近年来灭滴灵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,此药杀菌力强,副作用少,价廉。
3.对有炎性包块的患者,如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应即考虑手术治疗。
盆腔脓肿
一、抗生素治疗 长期以来对盆腔脓肿的治疗主要依靠切开引流或将脓肿切除。由于广谱抗生素的不断出现,主要应用抗生素已成为另一种对某些盆腔脓肿的有效防治措施。
选用的药物应对厌氧菌(尤其是脆弱类杆菌)有效而且最好是广谱药。目前常用于治疗盆腔脓肿的药物是氯林可霉素,灭滴灵以及第三代的头孢菌素,如噻吩甲氧头孢菌素(cefoxitin)等(用药剂量见前)。厌氧菌对组织的破坏力甚大,使局部血循环受到损害以致药物很难达到病灶处。但有人发现氯林可霉素在脓肿内可达到较高的浓度,这是由于多核白细胞可以将此药带入脓肿中,从而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。
药物的应用一般仅限于治疗较早期的输卵管卵巢脓肿。所谓治疗有效是指症状消失或缓解,体温降至正常、包块缩小且触痛已不明显。据报道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可达70%左右。但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是否可达到根治目的,即包块完全消失,脓肿不再复发,则尚无定论。如经药物治疗,虽取得疗效,但所遗留的包块尚大时,常需再用手术将病灶切除。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必需随时警惕脓肿破裂的可能。如脓肿突然发生自然性破裂,脓液大量溢入腹腔中,可以危及生命,此时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。
二、手术治疗
(一)切开引流 对位置已达盆底的脓肿,常采用后穹窿切开引流方法予以治疗。脓液大量引流后,患者的症状可以迅速缓解。有人主张将后穹窿切开后可放置较粗的橡皮管,上端直达脓腔,下端留在阴道内,但如切口较大引流通畅,则不必加用橡皮管。亦有人主张用空针接注射器向脓腔内注入抗生素,反复吸、注亦可达到引流的作用。在应用引流法的同时可加用抗生素口服或肌注。
此种方法对治疗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所致的脓肿,尤其是对子宫切除术后所形成的脓肿,效果较好,一旦脓液全部引流,患者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。如系腹腔内的脓肿,则引流只能达到暂缓解症状的目的,常需在以后剖腹探查将病灶切除,其时盆腔组织的急性炎症阶段已过,手术可以比较安全易行。
(二)手术切除脓肿 不少人认为除可以很容易经阴道引流的盆腔脓肿外,其他各类腹膜腔内的脓肿,包括输卵管积脓、卵巢脓肿以及输卵管卵巢脓肿等,进行手术切除是最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。患者入院经48~72小时的抗生素治疗后即可进行手术。
手术范围应根据患者情况而定。患者年轻、尚无子女者,应仅切除患侧的子宫附件,如对侧附件外观尚可,应予保留,使患者有生育的机会。如患者已有子女,且年龄较大,则应作双侧附件及全子宫切除术,使不再复发。如术时发现双侧附件均已严重破坏,则不论患者年龄大小均宜将双侧附件及全子宫切除。年轻者术后可用雌激素治疗以减轻人工闭经障碍。
采用此种方法除可以迅速取得疗效外,尚可避免脓肿破裂所引起的严重后果。但即使在术前采用抗生素治疗2~3日,手术时仍应注意操作轻柔,避免伤及肠道,或使脓液大量溢至腹腔内。
更多精彩推荐:
不良日常习惯让你得上妇科病
洗澡后不及时吹干湿发易秃顶
小DD的13个大秘密
你还在为性爱败兴吗
全球10大狂欢节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查看更多: 盆腔炎检查注意事项